山东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7:49:21   浏览:824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东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
山东省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行政执法机关中的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应持有省人民政府统一印制的行政执法证。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机关,是指依法具有行政执法权的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或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受委托的行政执法组织。
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证件,是指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人员,在法定职权范围内执行公务时的身份证件。
第四条 行政执法证件的发放和管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政府法制部门承担具体工作。
第五条 行政执法证件载明下列事项:
(一) 持证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
(二) 行政执法的区域、种类;
(三) 证件编号;
(四) 发证机关;
(五) 证件有效期限。
第六条 行政执法人员在依法执行公务时,必须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对在执行公务时不出示有效执法证件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柜绝和检举。
第七条 持有行政执法证件的人员在职权范围内可以依法调查、检查或者收集证据,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予以制止、纠正、给予行政处罚或者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当事人不得拒绝或者阻挠。
第八条 申领行政执法证件的应当是国家公务员或者是行政执法组织中符合国家公务员资格条件的工作人员,必须参加公共法律知识和专业法律知识培训,并考试合格。
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由省政府法制局统一负责,分级分部门组织。
第九条 行政执法证件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涂改或者转借他人,证件遗失应当及时报告并声明作废。
第十条 行政执法人员调离、退休或者行政执法机关合并、撤销时,应将行政执法证件上缴本级人民政府注销。
第十一条 行政执法证件每2年审验1次,审验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行政执法证件管理档案,加强对行政执法证件发放、使用的管理。
第十二条 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视情节轻重,暂扣或者吊销其行政执法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 执行公务时不出示行政执法证件的;
(二) 将行政执法证件转借他人的;
(三) 越权执法或者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 不依法履行职责,玩忽职守的;
(五) 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六) 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第十三条 吊销行政执法证件,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县级以上行政执法机关有权暂扣行政执法证件。监察机关调查行政执法人员违法违纪案件,认为有必要暂扣其行政执法证件的,可以暂扣。暂扣行政执法证件不得超过3个月。
吊销、暂扣行政执法证件应当作出书面决定。
第十四条 行政执法人员对暂扣、吊销行政执法证件不服的,可以向作出暂扣、吊销决定的机关申请复查,受理机关应当在1个月内作出复查结论,并通知本人。
第十五条 不按本办法规定制发行政执法证件的,所发证件无效,予以收缴,并视情节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不按规定定期审验的,行政执法证件自行失效。
第十六条 行政执法人员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第十二条所述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有关主管机关举报;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或者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
第十七条 国务院部门依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发的行政执法证件,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可依法使用。但应由持证机关统一向本级人民政府备案。备案内容包括证件样本、颁证依据、持证人员名单、证件编号和使用范围。
第十八条 伪造、冒用行政执法证件,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7年8月22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合同转让中的债务参加与债务并存

朱立


一、什么是债务参加和债务并存?
合同义务移转可以分为两种,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合同义务移转包括两种情况,即债务承担和第三人代替债务人履行。
准确的说来,第三人代为履行并不是真正意以上的合同义务的移转。因为,在第三人代为履行的情况下,第三人单方表示代替债务人清偿债务或者与债务人达成代替其清偿债务的协议,但并没有与债权人或债务人达成转让债务的协议。协议仅在第三人与债务人之间产生效力且不能对抗债权人,债权人也不得直接向第三人请求履行债务。另一方面,第三人只是合同的履行主体,而非合同当事人,如果当第三人履行不当或不履行时,债权人只能向债务人提出请求,因为,在第三人代为履行的情况下,债务人并没有退出合同关系,他才是真正的合同当事人,应当承担合同的义务。所以说,第三人代替债务人履行的情况下,债务并没有真正的移转,从狭义的角度来看,这种情况并不是一种合同义务的移转。
这么说来,合同义务的移转就是债务承担。即债务人的变更。债务承担,也能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债务承担,包括第三人替代债务人承担债务人的地位以及第三人加入债的关系与原债务人共同负担同一内容的债务这两种情形。我们把前一种情况称为免责的债务承担;而后者则被称为并存的债务承担或债务加入。从狭义角度而言,债务承担仅仅指免责的债务承担,而我们主要探讨的则是后者,即债务参加或债务并存。

|- 合同权利的转让 |- 免责的债务承担
| |- 债务承担-|
| | |- 债务参加与债务并存(广义的债务承担)
合同转让-|- 合同义务的移转-|
| |
| |- 第三人代为履行(广义的合同义务移转)
|
|- 合同权利和义务的概括移转

二、债务并存的分类和特征
所谓并存的债务承担,是指原债务人并没有脱离债的关系,而第三人加入债的关系,并与债务人共同向同一债权人承担债务。并存的债务承担具有以下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第三人与原债务人按份承担债务,即债务人将部分债务移转给第三人承担,第三人与债务人按照约定的份额承担债务。第二种是第三人与原债务人承担连带债务,即第三人加入合同关系,而债务人并不退出,债务人与第三人就债务的全部向债权人承担责任。
并存的债务承担存在以下几点特征:
1. 并存债务的承担是以原已存在的有效债务为前提的。债务人和第三人所承担的债务仅限于原债务范围内,不会因债务的移转而增加或减少。原先的债务有可撤销或无效的原因的,在撤销和解除前,仍然要承担。
2. 对于按份承担债务的情况,债务的部分移转必须经过债权人的同意;但是连带债务的情况下,第三人的加入,只须通知债权人即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原债务人并不消灭债务,第三人的加入,对于债权人而言,有益无害,因此没有必要经过他的同意。当然,如果债权人明确表示反对的,那么第三人日后则无须对债权人承担责任。
就这一点,在王利明和崔建远二位所著的《合同法新论·新论》中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如果债务人和第三人之间约定,由第三人加入债务关系,成为债务人,此种合同在订立之后应取得债权人的同意,否则,第三人只能作为债务人的履行辅助人而不能作为债务人存在。换句话说,这属于第三人代为履行的情况。然而,这两种情况仍然有所不同。我们说第三人加入债的关系,与债务人承担连带责任和第三人带为履行债务最关键的区别是,债权人到底能否主动的要求第三人履行债务。而这里的关键,就是第三人到底是以什么心态参加到这个债关系中来的。在第三人代为履行的情况下,第三人往往是在没有任何对债权人许诺的前提下,代替债务人履行其债务。既然没有任何受合同约束的意思表示,那么,债权人在其履行不当时,是没有权利要求其承担责任的。而在并存的债务承担的情况下,第三人必然是有明确的意思表示愿意受到合同的约束,承担责任的,那么既然第三人有过这样的承诺,债权人自然可以要求其履行合同所规定的债务。所以,我们说必须通知债权人,而非经过债权人的同意。同样的道理,第三人加入承担连带债务,尽管可能是由于和债务人之间存在的某种原因,但是也并不需要通过债务人的同意。之所以说如果债权人明确表示反对的,第三人日后可以不必向债权人承担责任,是因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长期让第三人的义务处于不明确状态是对其不公平的。
举例说明,如果甲(第三人)和乙(债务人)约定,甲愿意为乙偿还对丙的债务,然后,甲,乙共同致函通知丙,那么不论丙是否回复,甲都已经加入债的关系,丙可以在债权到期之日要求甲履行债务。但是,如果丙明确表明只要乙来偿还,那么甲则无须承担债务,日后丙则无权再要求甲履行该债务。
3. 并存的债务存在无因性。已加入债的关系的第三人,可以以属于原债务人的抗辩事由对抗债权人,但是,第三人不能以自己与债务人之间的原因作为抗辩理由对抗债权人,因此说,并存的债务之间是存在无因性的。
4.对于按份承担的债务,其实是部分债务的移转,是必须经过债权人同意才能成立的,应此一旦第三人加入债的关系以后,债务人对于已经移转的债务无须再承担责任。
三、并存的债务承担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1. 与免责的债务承担
按照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对于按份承担的债务,其实就被移转的债务部分而
与免责的债务承担是相同的,第三人的参与需要得到债权人的同意,而且债务人对于已移转的债务可以免责。对于连带的债务而言,则与免责的债务承担有较大的不同,首先,这种情况只需要第三人的意思表示,无论是对债务人或是债权人,在这种情况下,第三人即已经加入债的关系。债务人不能因第三人的加入而对债务免责。
2. 与债务担保的区别
对于并存的债务承担,特别是第三人承担连带债务的这一种情况而言,第三人加入债的关系主要是起一个担保的作用,但是,这与保证又存在区别。保证可以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对于一般保证而言,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只有当主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才能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因此与第三人承担连带债务的情况是不同的。而对于连带责任的保证,保证人没有先诉抗辩权,因此债权人可以径直要求保证人履行债务。对于连带责任的保证和第三人承担连带债务这两种情况,还没有学者就其作过比较,就我个人认为,这两个概念并没有本质不同。
参考文献:
1. 王家福主编:《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
2. 王利明、崔建远:《合同法新论·总则》(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河南省关于举办职工学校的暂行办法

河南省人民政府


河南省关于举办职工学校的暂行办法
省政府

第一章 任务和工作重点
第一条 职工学校的基本任务是:加强对广大职工的政治、文化、技术教育,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文化科学、业务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初、中等文化知识,有一定操作管理技能的职工队伍,并为职工高等学校输送合格学员。
第二条 职工学校近几年内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扫除职工中青、壮年的文盲;组织实际上不及初中文化水平的青、壮年职工进行文化、技术补课;开展对具有初中毕业程度的职工进行中等技术教育或高中文化教育。
第三条 职工学校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力求切合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符合职工学习的特点和要求。

第二章 学制、课程、教学计划
第四条 职工学校可开设初等、中等文化班和技术班,适当开办业务经营管理等专业班。各类教学班的学制长短、学时安排应根据脱产、半脱产、业余学习的不同形式,以完成规定的教学计划为标准,由办学单位自行确定。
第五条 文化课程设置:扫盲班要达到会认、会讲、会写、会用两千个常用字;职工初等学校(班),设语文、算术两科;职工中等学校初中班,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四科;高中班一般设数学、物理、化学三科。
第六条 各级职工学校文化课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时数,一般应按照工农业余初、中等学校各科《课本说明》中所规定的执行。(一)职工初等学校,语文二百二十课时,算术一百六十课时,共三百八十课时。(二)职工初中班,语文二百六十课时,数学三百六十课时,物理一百四十课时,
化学七十五课时,共八百三十五课时。(三)职工高中班,语文二百四十课时,数学三百六十课时,物理二百一十三至二百三十八课时,化学一百五十课时,共计九百六十三至九百八十八课时。在职工文化补课的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工作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增减,但不得低于《补课纲要》的
要求。
第七条 技术理论课程设置,可根据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的需要,参照职工技术等级应知应会的标准要求和普通专业学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设置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并保证一定的授课时数。在教学中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员在技术理论、工艺规程、操作技术上达到既定技
术等级应知应会的标准要求。
第八条 各级职工学校都要十分注意对学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主要内容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经济建设政策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培养职工好的思想品德、高度的事业心、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立志为四化建设贡献力量。
第九条 教学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业余学习,可以脱产、半脱产培训,也可以妥善调整生产班次,实行每天生产六小时,学习两小时,或采取每周工作五天,学习一天的制度。一些关、停、并、转的企业,或停建、缓建和生产任务不足的单位,要最大限度地组织工人参加职工学
校学习。

第三章 教 师
第十条 职工学校的教师应本照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原则配备。
各厂矿企事业举办职工学校,其专职教师要按照职工总数的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的比例配备(不包括职工高等教育的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可聘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不论专、兼职教师,都要挑选思想进步,作风正派,热爱教育事业,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人来担任。对于初中以上各类文
化课的任课教师,要求必须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第十一条 职工教师的任务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执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专,兼职教师都要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授课、补课、辅导、答疑和批改作业;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掌握职工教育的特点、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并要了解学员思想
情况,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职工学校教师,在政治上、生活上应享受与本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或普通学校教师同等的待遇。要保证专职教师有六分之五的时间从事教学业务工作。专职教师每年放寒暑假四至五周。
第十三条 对不脱产的兼职教师由学校发聘请书,并按规定付给一定酬金,所在单位应对其教学活动提供方便。兼职教师可以兼职兼用,也可以兼职专用。
第十四条 对表现好,教学成绩显著的专、兼职教师要予以表扬和奖励。

第四章 学 员
第十五条 学员入学时,要进行文化测验,按实际程度编班。学员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勤奋学习,尊敬教师,认真听课,完成作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第十六条 职工学员在脱产或半脱产学习期间,工资照发,其它待遇参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对脱产学习的职工,应按照职工奖金的平均数拨给学校,在学员中实行奖学金制度。
第十八条 学员学完规定的课程,考试合格者,由职工学校发给相应的毕(结)业证书或合格证书。承认其学历、并作为晋升、调资的主要依据之一。

第五章 领导管理
第十九条 各企事业单位,有关业务部门、教育部门、社会团体都要积极地举办与帮助办理职工学校。各企事业单位可以单独办,联合办或厂、校合办;业务部门可以由局、公司统一办或本系统分片联办;也可以按行政区划,办地区性的职工学校,实行按系统分级管理的办学体制。
第二十条 职工学校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加强学校管理工作。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事业单位都应把职工学校的培训计划和任务,纳入本单位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
第二十一条 建立职工学校要呈报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凡经批准的职工学校,不得随意停办。必须停办的,仍应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六章 校舍、设备、经费
第二十二条 有条件的单位要积极建立职工学校,并要解决教学必需的仪器、图书资料及实验室、图书室等,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目前尚不能建校的要充分利用空余厂房、办公室、文化馆和俱乐部等场所办学,或暂时借用中、小学校校舍。职工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职工学校要
逐步实现按平均每个职工零点三至零点五平方米的标准建立校舍。
第二十三条 凡属原职工学校用房被占的,有关单位要尽快归还或补偿。
第二十四条 职工学校所需经费,按照财政部《关于职工教育费管理和开支范围的暂行规定》执行。



1982年8月27日